65695093_10214189761445793_5658546569834659840_n.jpg

有次在親子餐廳遇到一個媽媽,聊了一下天,這個媽媽感覺比較內向,當時遇到她時她是自己帶著孩子去吃飯,孩子自己在遊戲區玩,但因為孩子跟我女兒有一點互動上的爭執,而這個爭執讓對方的媽媽過來介入了,我女兒和她的女兒說話,但她女兒很沈默,依賴著她的母親來幫她解圍。
 
後來我跟這個媽媽有機會聊起天,她告訴我:「其實我的孩子比較被動,也跟我自己有關係,我不是一個這麼喜歡交朋友、進到社群裡面的人,常常獨來獨往,但我的小孩實在太安靜了,所以我只好把她送幼稚園,看看會不會有所改變。」
 
我反思自己的小孩,其實也不是要比較還是怎麼的,但我還蠻肯定自己願意走出家門這件事的。我也不是那種這麼喜歡社交的人,比起群聚,我更喜歡一個人,但有了孩子之後,我去反思這件事,也擴張自己的思想,我希望我的孩子有獨處的能力,也要有群聚的能力。
 
蕊蕊現在三歲多,她就是一個有點愛說話,很會表達的小孩,喜歡和別人說話(不管陌生人還是認識的人),她很樂意與人建立關係,大家都會讚美她的表達很清晰,但我自己知道除了本身的特質可能有關係之外,我想很大的原因應該就是身為主要照顧者的我們願意帶著他們走出家門吧!
 
卡小騰比起姊姊,說話沒有這麼早,現在一歲四個月了還是只會說簡單的「媽媽」、「爸爸」而已,但是表達力也是非常的清晰,很樂意跟人或寵物互動,我常在想,其實早說話晚說話都沒有關係,但能夠清楚的表達需求就好了,他的表達力清楚到大家不敢忽視他的需要,常常身為爸媽快被煩死,但另外一方面,也欣慰,我們每一個對孩子的投資,即使只是為了不想關在家兒走出門,這些投資都是有意義的,因為會回報在孩子的發展上面。
 
我的社交圈有共學團、少數的媽媽社團還有教會,教會的聚會基本上一週會有兩次,一次爸媽小組、一次主日學,孩子會固定的跟數個小朋友每週見面、建立關係,以至於這群孩子很懂得表達,也在互動中學著與彼此分享,甚至是很樂意的去祝福別人,就是這些小細節,我鼓勵全職媽媽們不要關著,要突破自己的框架,願意走出去。
 
不要覺得自己沒後援就只選擇簡單的路走(就是把自己關在安全舒適的地方),因為有時候當你願意走出去的時候,你支取的是整個村子的力量來幫助你,這就是我在教會、在小組所經歷到、學習、體會到的,一切都會在你願意跨出去的那一刻,開始發生變化的!

49897919_10213166670829167_7747259208206123008_n.jpg
卡夫人心裡話 
就是因為當了媽才知道不容易,就是因為不容易才需要發洩,對我而言,寫作是一種抒發的管道,透過書寫我所經歷的故事,我的壓力也跟著釋放了。我不喝酒,但我有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卡氏一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